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運動週期與環境適應能力




上兩集在本專欄提到身體鍛鍊的正確蓋念,就是身體健康和運動的關連.但,到底為什麼運動就會帶來健康呢?通過運動科學的發展和對人體的認知, 人體從靜止,運動到休息;總共經過五個不同的階段: 耐受,疲勞,恢復,超量補償,消退

1) 耐受; 身體在開始運動時所承受的壓力與刺激.包括氧氣的消耗,心跳加快,肺部的吐納,肌肉的收縮和伸展,體重壓在骨骼負荷等等.


2) 疲勞; 運動後所產生的疲勞是運動過程中被破壞的細胞和消耗的能量所產生的.大腦同時間也不斷的獲知這訊息並通知身體各”單位”給於充分合作.


3) 恢復; 這是身體的休息過程.所有被破壞的細胞會第一時間獲得修復,能量獲得補充 .


4) 超量補償; 大腦會因為這次的破壞而預知下次破壞的來臨.休復的部份會得到比剛被破壞的還多,以便更輕鬆面對下一次的相同程度的破壞(運動) .


5) 消退; 當然,儲備好的能量和”整軍待發”的細胞會因為長時間的”待命”而漸漸消退.

筆者有一項經驗值得和讀者分享.因為是長住平原,當到了金馬崙高原時,原本精神奕奕的,開始感到無精打彩,昏昏欲睡.這時筆者決定出去慢跑15分鐘,回來後便覺得精神百倍.因為那15分鐘,身體就經歷了前述的四個階段,已經接收了低氣壓,稀薄,潮濕與寒冷的空氣.

總結來說運動對身體本身來說是一項破壞和建設的不斷循環.人體本身和外來因素是息息相關,生生不息的.舊的房子不拆,新的房子又怎麼建得起來呢?通過有計畫的破壞(運動),更好更為合適的才能建設起來(恢復,超量補償).運動過後,身體各部份因為超量補償而得以改善,那怕是下次的運動或是細菌與病毒的侵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